近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深入烏海市和阿拉善盟,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明查暗訪。
他強調,防汛工作絲毫不能放松,沿黃各地要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嚴格落實工作責任,扎實推進工程實施、應急保障等各項工作,切實做好防汛抗旱的充分準備,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他指出,烏海和阿拉善都是極度缺水地區,搞生態修復治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論是植樹還是種草都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要從大生態系統的角度認識沙、治理沙,積極利用科技手段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賀蘭山生態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堅持把賀蘭山作為一個整體來保護,與保護黃河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以更大決心、下更大氣力解決好賀蘭山生態保護治理中的突出問題,既要有效管護好自然保護區也要全面保護好其它區域的生態環境。 他指出,保護好四合木這個瀕危物種責任重大,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摸清底數、建立檔案、加強監測,做細做實各項保護工作。 他指出,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修復治理,不能只從環境污染治理的角度去看待,而是要從區域生態系統修復的高度來認識和推進,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盡最大努力彌補歷史欠賬。 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該治理的要加大力度治理,該自然恢復的要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擾,久久為功抓好生態治理和保護,持續推動地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暗訪檢查蘇海圖小鐵帽子采空區災害綜合治理項目和宏力公司大嶺煤礦采空區治理項目時,看到露天開采造成山體嚴重破損、滿目瘡痍,石泰峰痛心地說,像這樣的野蠻開采,不僅破壞了自然生態,也破壞了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家園,各地一定要深刻吸取教訓,切實算清經濟賬、生態賬、政治賬,企業不能只想著利潤、政府不能只想著稅收,決不允許再搞露天礦山開采,決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要嚴肅追責問責,該關停的企業要堅決關停。修復治理工作要實打實地搞,決不能應付了事甚至弄虛作假。各級干部要正確面對、認真反思生態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高度重視解決突出問題,切實把工作搞精準、做細致、抓深入。 他強調,要緊緊抓住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重大機遇,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圍繞主導產業做好轉型升級的文章。 要舍得打破一些“壇壇罐罐”,堅決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大力促進能源化工產業向精深加工和高端化發展。 要積極推進園區內企業整合與產業統籌,搭建產業鏈上下游內循環合作平臺,鼓勵企業之間加強互利協作,促進產業鏈條延伸。 發展新能源產業要有長遠謀劃和科學規劃,緊緊圍繞推動主導產業延伸升級來進行,不能停留在傳統發展路徑上打轉轉。
文章轉載于內蒙古生態環境、《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