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hrdjl"></form>

<address id="hrdjl"></address>

    <address id="hrdjl"></address>

    <form id="hrdjl"></form>

      <address id="hrdjl"><nobr id="hrdjl"><meter id="hrdjl"></meter></nobr></address>

        <address id="hrdjl"><address id="hrdjl"><listing id="hrdjl"></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hrdjl">
            <form id="hrdjl"><th id="hrdjl"><th id="hrdjl"></th></th></form>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業內動態
            新聞動態 / news information

            全區“十三五”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實現突破

            發布時間:2021-02-09 瀏覽次數:1443次 關閉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生態環境執法部門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標志性戰役為主線,以環境執法大練兵為抓手,積極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不斷創新環境執法機制,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環境執法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執法能力明顯提高,環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實現新突破。

            一是聚焦核心任務,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標志性戰役實現突破。持續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地區強化督查,檢查呼和浩特、包頭、烏海及周邊地區1.1萬個企業(點位),幫助發現和推動解決涉氣環境問題3932個,立案處罰209件,3地采暖期空氣質量均得到改善。參加生態環境部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和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累計抽調68輪1735人次,圓滿完成各輪次工作任務,多次受到生態環境部的表彰。推動拆除4千多平米影響水源安全的違章建筑,解決63個歷史遺留的硬骨頭問題,成為全國第5個完成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任務的省區,受到生態環境部的充分肯定,近千萬老百姓的飲水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連續3年開展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和 ODS專項執法檢查,有效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達標排放。
            二是堅持嚴格執法,打擊違法排污實現突破。深入落實新環保法和4個配套辦法,全區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7045件,罰款金額16.09億元,查處適用環保法及配套辦法案件和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498件,分別比“十二五”增長1.31倍、6.43倍和8.79倍。開展各類專項執法檢查30余次,發現環境問題18327個,全部移交屬地依法查處。連續3年開展“一湖兩海”專項執法檢查,出動執法人員1081人次,檢查企業1100家次,暗查企業436家次,發現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進度緩慢、污染物超標排放等各類環境違法問題96個,全部移交地方人民政府進行查處。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動,排查產生危險廢物單位1439家、處置單位108家,查處危險廢物環境違法案件40起,罰款429.5萬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10件,發現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線索16個,全部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抓捕嫌疑人25人,批捕犯罪嫌疑人13人,檢察機關起訴案件6件,極大地打擊了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維護了全區環境安全。
              三是創新制度機制,構建生態環境監督執法體系實現突破。建立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1379家企業被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得劍高懸。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累計檢查企業30053家次,查處環境違法問題1320個,向社會公開信息23337條。移動執法實現全覆蓋,全區納入移動執法系統的污染源7115家、環境執法人員1654人。建立污染源監管動態信息庫和環境執法人員信息庫,錄入6720條污染源信息和1317名執法人員信息。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聯合自治區公安廳、檢察院制定印發《關于轉發<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的通知》(內環辦〔2017〕119號),進一步健全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為依法懲治環境犯罪行為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夯實基礎能力,建設生態環境執法鐵軍實現突破。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基本完成,自治區組建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同時設東部、中部、西部3個正處級直屬隊,核定編制101人,較改革前增加35人。自治區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全部完成,12個盟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基本確定全部升格為副處級。連續5年開展“全年、全員、全過程”執法大練兵,16個單位獲得生態環境部環境執法大練兵先進集體,28名同志獲得先進個人。包頭市昆都侖區分局監察大隊大隊長張雪梅連續2年獲得部執法大練兵先進個人,被自治區評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烏蘭察布市支隊郭文穎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組織、參加各類環境監察執法培訓91次,累計培訓17030人次,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率100%。環境監管執法裝備科技化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爭取財政資金1650萬元,為117個環境執法機構配備移動執法終端、無人機、執法記錄儀等裝備,實現無人機配備全覆蓋,解決了多年來因轄區地域廣、企業分散導致監管難的問題。       
            五是堅持為民服務,解決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實現突破。全區12個盟市及所有旗縣區實現“12369”舉報熱線電話全覆蓋,自治區本級和12個盟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官方網站加掛全國統一的網絡舉報平臺,實現了全國環保舉報數據聯網共享。受理群眾舉報案件29137件,微信舉報3794件,網絡舉報1561件,全部辦結。排查、接收涉黑涉惡問題線索194個,移交問題線索157個,接收辦理紀檢監察、公安、法院、檢察院“三書一函”936件,1134個行業亂象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一批群眾反映強烈、歷史上久拖不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  
            六是健全管理機制,環境應急管理能力實現突破。全區建設132個環境應急儲備庫,9個領域的167名專家入選環境應急專家庫,自治區本級、11個盟市和51個旗縣區生態環境部門以及6個重點化工園區、1886家重點企業完成了環境應急預案制定、修編和備案工作,黃河流域涉及的7個盟市涉危涉重403家企業完成應急預案電子備案。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156次,成功處置5起由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比“十二五”減少19起,未發生較大以上級別突發環境事件。推動建立跨區域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與寧夏、甘肅等7省區簽訂《跨省(區)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框架協議》。

            文章轉載于內蒙古生態環境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